首页 > 医疗软文 > 正文

诊前咨询不靠谱,《贴心医生》发力医患熟识下的诊后随访
2015-06-28 16:44:2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发布时间:2015 06 26 17:29 来源:朝闻天下  医疗、金融和O2O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而医疗相对来说在拥有巨大机会的情况下还不太拥挤。这也是移动医疗备受资本市场高度青睐的原因所在,去年155亿美
  发布时间:2015.06.26 17:29 来源:朝闻天下

  医疗、金融和O2O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而医疗相对来说在拥有巨大机会的情况下还不太拥挤。这也是移动医疗备受资本市场高度青睐的原因所在,去年155亿美金的风投中有近十分之一投向这一领域,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诊前咨询特别是轻问诊领域,但这一模式已被卫计委叫停。《贴心医生》在深入了解研究医疗市场后,专注于医患熟识下的诊后随诊随访环节,希望通过互联网来改善畸形的医疗诊后随访环节。

  事实上,在整个医疗环节中,诊前环节一直存在着医患信赖度无法建立、无面诊检查数据支撑导致医疗风险不可控、无法定性解决问题导致咨询价值有限这三大“软肋”,这也是卫计委紧急叫停诊前咨询的原因所在。而对于医患之间已有初步互信、医生对患者病情熟悉下的诊后随诊随访环节,正是移动互联网能够大展拳脚的环节,贴心医生做到了前面。

  医患熟识+熟悉病情——诊后随访急需高效管理

  一个完整的医疗行为,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深入明确了解至关重要。在对医疗服务各环节的深入分析下,移动互联技术更多应当面向医生在全面熟悉患者病情之下的院外随诊,面向患者初诊之后的复诊环节。

  现在,患者看病很不容易,而结束面诊或出院后,再去找同一个医生持续多次咨询,更是非常困难。其实此后的随诊和健康咨询,才是病人康复的开始。在患者诊后随诊随访环节,医生的治疗建议要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而改变,避免出现后续治疗出现偏差。在这一环节,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快速调整诊疗建议,不仅是患者更是医生的需求。贴心医生就是要打造一个诊后的信息闭环。

  让已经接受了医生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也能找到最了解自己病情的医生;让医生能够持续服务自己治疗过的患者,通过一个第三方平台进行高效的咨询互动,这个信息交流需求是医患双方都能主动使用的服务。

  诊后市场很“重”,贴心医生为其减负

  医疗行为中,诊后环节是一个责任重、意义重、工作量也重的环节,但目前我国医患比例相差过大,医生大多无法顾及随诊随访,诊后环节“缺失”高效的医患沟通,这也是当下医疗领域最大的痛点之一。

  而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正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医生可在《贴心医生》APP上,对需要进行诊后随访的患者进行分组,进行批量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集中化的随访。而对于患者来说,《贴心医生》打通了微信渠道,让患者可以从微信直接链接到医生。通过信息的无缝连接和医生随访时间的自我调整,《贴心医生》的出现,将为日渐加“重”的诊后环节减负。

  目前,《贴心医生》已与北京阜外医院联合打造的专门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绿色就医通道,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更改变了高血压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繁复复诊的痛点。

  随着移动医疗的不断发展,医生的价值会被放大;在私立医院、社区医院增多的大背景下,医生的流动性也将加强。《贴心医生》以医生为核心,打通医患沟通壁垒,,促进良性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贴心医生》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不仅为医患提供便利,其长期沉淀的医疗数据也将为我国的医疗发展提供更大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医生

上一篇:导医通:一款拉长服务链的APP想改变医疗服务
下一篇:独辟蹊径,易问医探索专属自己的移动医疗之路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