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时代与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2015-08-30 13:44:58 来源:搜狐媒体平台 评论:0 点击:
中国科学院上海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院姚志洪教授对移动医疗的定义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卫生保健领域,提供健康服务和信息,实现‘健康医疗传感终端+移动通信平台+健康医疗服务‘,从而提供实时、连续、长期的健康医疗服务。”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移动医疗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春雨医生、丁香园为代表的等两千余款移动医疗APP,主要是以医患沟通、自诊问诊平台、医药电商平台、新媒体等为主;一类是各种智能手环、手表、心晓健康管家等软硬件结合的智能硬件,而其中以心晓健康管家为代表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是当前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生命体征是标志生命活动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是体检必查的项目之一,主要的内容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而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就是对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体征进行长期的监测的设备,以心晓健康管家为例,心晓能够精准、连续、无扰地全面监测用户的心率、呼吸、睡眠、体动等生命体征信息,通过长期的监测数据,结合中科院先进院研发的健康模型进行大数据运算分析,给予用户及时有效的健康报告和健康建议。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整合分析,再到反馈给用户,是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完整闭环。
对于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有些读者可能会想平时看到的有些用词是“检测“,那么”监测“和”检测“有什么区别呢?其实,”监测“是指长时间的对同一物体进行实时监视而掌握的变化,而”检测“是指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可以看出,”监测“相对于”检测“,多了长期、实时的保障。因此,移动医疗的智能硬件,智能手环、手表等对生命体征信息大多处于”检测“阶段,即采集的数据较为零散,不具备连续性,而以心晓为代表的非穿戴医疗级智能硬件,由于其能进行精准、长期、无扰的信息采集,才能称之为”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移动医疗是目前国家政策重视和资本集中的领域,细分到各个分支,无论是APP还是生命体征检测系统等智能硬件,如何做好、做大这个蛋糕,需要行业内所有人共同尝试与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