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亿欧观察:移动医疗创业创新趋势之挂号篇
2015-10-15 13:31: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移动医疗市场的火热有目共睹,随着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中独角兽的陆续出现,这一市场的潜力被逐渐挖掘出来。国家也在号召传统的医院进行互联网+的转型,因此一些大医院按捺不住,纷纷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  本
  移动医疗市场的火热有目共睹,随着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中“独角兽”的陆续出现,这一市场的潜力被逐渐挖掘出来。国家也在号召传统的医院进行“互联网+”的转型,因此一些大医院按捺不住,纷纷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

  本文主要盘点移动医疗创业创新中最热门的领域——预约挂号。上篇为传统医院的互联网转型,通过移动应用做挂号服务;下篇为以挂号切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创业公司。本文仅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医院和公司做简单的盘点,如有疏漏还请指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14年底,北京儿童医院官方App上线,目前已开设了就诊卡申请、就诊卡绑定、预约挂号、检验查询、在线支付功能和疑症筛查(预约就诊)等服务项目。6月18日,北京儿童医院宣布实行“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这意味着2/3的号源将放在北京儿童医院自有的App上。

  据了解,北京儿童医院日均门诊量过万,其中60%以上为外地患者。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的病例,由于涉及多个科室,流程相对复杂。家长可以提前将患儿相关病历上传到App上,专家经过筛查后会将疑难杂症的病例进行分科诊及收治,相较之前效率有所提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15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PP发布,其中包括了医院介绍、手机挂号、实时叫号、查报告单、住院跟踪、门诊缴费、医生团队、医院新闻。等多项功能。该App由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除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App外,还开发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同名App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移动App“省医通”。据亿欧网了解,该应用还在试运营阶段,仅有部分科室如生殖中心、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可以挂号。

  在北京人民大学的官网上,提示的挂号途径包括114平台,功能社区挂号,自助挂号机挂号,电话预约,诊间加号,窗口挂次日号等,其在线预约挂号服务统一并入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并未提及App挂号,表明医院对此持谨慎的尝试状态。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15年6月,广安门医院和苏州智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同名App“广安门医院”。8月18日“广安门医院”正式推出预约挂号功能,到目前为止,其服务项目包括在线预约挂号、检查检验报告单查询、院内院外导航、科室转接信息查询、就诊提示、导诊等。据了解,目前App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次,且后续还将推出在线病情咨询、自助送药、自助缴费等服务项目。

  此外,广安门医院还在支付宝的“服务窗”开通了挂号、缴费和查询服务。据了解,广安门医院并未将重心放在移动端,其App和支付宝服务窗上的号源量约占医院日总号源量25%。

  2015年6月份至今,苏州智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计为大大小小近40家医院开发同类型App,包括南京儿童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海军总医院、威海市立医院等。

  北京协和医院

  201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就发布了其官方App“掌尚协和”。到目前为止,其服务内容包括预约挂号、医院导航、体检套餐、健康百科等。目前协和医院将总号源的近70%,共8000个左右的号源放在自己的官方App和自助挂号机等渠道;另外近30%的号源放在114平台;仅有少量的号源放给当天的就诊者。

  此次承担App开发的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的上市公司。2015年4月,恒生电子云战略下的医疗项目“健康恒生”版块正式建立,主要就是帮助医院开发类似的移动应用。其优势在于拥有多项安全专利,可以保证患者隐私不被泄露。

  据了解,接下来“掌尚协和”还将陆续开放检验报告查询、体检报告查询、费用查询、候诊叫号、症状分诊及微信预约等一系列功能,支付方式也将从单一的支付宝扩展到微信支付、银联支付等。

  医院触网需谨慎,转变思路是关键

  对于医院触网来说,技术从来就不是问题。亿欧网发现,早在2013年,北京就有多家医院开发了相应的App,但大多数只更新了一年就放弃了。当时的App也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上,并没有开通如预约挂号一类的动态服务。时至今日,很多医院逐渐意识到移动医疗是未来的趋势,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抓住这一波风口。一些小医院依托如114等第三方挂号平台,部分大医院则更愿意开发自有App。

  开发自有App的好处显而易见,医院不仅可以着力推广自己的品牌和服务理念,团队内部的沟通效率比接入第三方更高,号源分配也更灵活。但想要真正把移动医疗用的好,还需要医院彻底转变观念,拥抱移动互联网。

  第一,引进互联网人才。医院里要求的是专业性,从院长到普通医生都是以专业性为第一考核指标。这使得大部分的医院缺乏市场意识。不可否认,医院是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但医学上的专业性并不能代替对互联网的专业性;同时,平均年龄高意味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因此引进新人才势在必行。

  第二,选择优质的软件方案供应商。供应商的实力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后续的开发。表面看起来大家做出来的界面大同小异,但背后的算法决定了用户的体验和这款App最终能走多远。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优质的供应商可以更好的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这是提供医疗领域服务的基础。

  第三,转变观念,以患者体验为先。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一直处于稀缺的状态,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很多大医院没有处处为患者着想的意识。就以开发App为例,受政策影响,目前医院的App都没有接入医保付费,对于医保用户来说并不实惠。而医院只需要在大厅专门开一个窗口,请在App上挂号成功的医保用户直接付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医院来说,需要明确踏入移动互联网的动因。到底是为了跟风还是实实在在想要寻求突破。做一个App太容易了,但要用心运营的好却费心费力。中国的医疗重心仍在体制内,只有当体制内的医院也开始有创业创新的意识的时候,我们的医疗改革才有展望的空间。

  预约挂号是移动医疗破局的开始,因为这个市场的流量入口够大、用户痛点够痛。而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有移动医疗公司从挂号切入,开始创业了。但挂号领域的地域割据化明显,受资源的制约比较严重,因此能够获得先发优势的企业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和政府关系好,另一种是和医院关系好。

  本文主要盘点了五家以挂号切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公司,分别是微医(原挂号网)、就医160、健康之路、华康移动医疗、趣医院。

  微医集团(原挂号网)

  概况:挂号网成立于2010年,其创业初期的重心就在解决患者挂号排队的问题。最早挂号网从上海起步,现在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公司员工共1000人。

  数据:截至2015年8月,挂号网已经与全国25个省份、16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接入19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共计为1.1亿名用户提供2亿次服务。

  转型:2015年9月,挂号网有限公司更名为微医集团有限公司。改名后微医集团开始向线下发展。目前微医集团旗下有挂号网、微医、微医ACO三大板块;同步推出的还有其线下的五大手术平台。这标志着挂号网的重心从预约挂号正在向推动分级诊疗以及保险业务转移。

  融资:2015年9月,挂号网宣布获得C轮融资3.94亿美元,加上之前的2010年和2014年的两轮融资,共计获得5.22亿美元融资。

  就医160

  概况:就医160成立于2005年,最早只是一家售卖院内感染监控系统的服务提供商。2010年切入挂号市场,并和深圳市卫计委取得了合作。目前就医160的产品有三款,分别对应医院端、医生端和患者端。公司团队有500人。

  数据:截至2015年9月,就医160平台已经进入全国31个省份的200多个城市,服务医院1700多家,累计成功挂号人次超过5000万。

  转型:就医160在有一定用户基数之后并不急于拓展线下,而是专注做好当前业务,打造“网上医院”。同时,积极和产业链上的各家合作,探索盈利模式。如和BAT等平台合作,获取流量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和垂直领域的企业合作,提高患者粘性。

  融资:2015年5月获得1.3亿元人民币B轮投资,加上2012年5月的五百万人民币天使轮和2014年5月2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共计融到1.6亿人民币。

  健康之路

  概况:健康之路成立于2000年,创始人张万能。最早健康之路从福建起家,现在总部位于北京。健康之路上线之初就推出了“挂号通”预约诊疗服务,是最早一批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医疗现状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现在公司员工超过3000人,其中2000人为地推人员。

  数据:截止至2015年9月,健康之路的合作医疗机构超过6000家,其中三甲医院超过1000家,合作医生超过100万名,服务用户超过3亿人次。

  转型:和百度合作后,健康之路的大部分挂号业务的流量向百度倾斜。目前,健康之路围绕“医院/医生+互联网”、“分级诊疗+互联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互联网”三个层面布局新战略。健康之路的优势在于,进入市场较早,用户对品牌的认知程度较高。

  融资:2014年底,健康之路完成了百度投资的6000万美元融资。

  华康移动医疗

  概况:华康移动医疗创立于2012年,最早从海南起家,后来将总部移到深圳,现在是深圳、海南、黑龙江、珠海等多个省市的官方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华康旗下有针对患者端的“就医宝”和针对医生端的“医客”两个产品。目前公司团队有近500人。

  数据:截至到2015年10月,华康移动医疗为全国800余家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旗下应用“就医宝”的累积用户超过300万。

  转型:2015年开始,华康移动医疗从最初的挂号业务开始向“智慧医院”的新战略转变。此举的目的是要通过帮助医院建立“一站式就医服务平台”,和医院展开深度合作。目前,“智慧医院”项目已覆盖23个省份的近200家三级医院。

  融资:2013年,华康全景网获得2000万元A轮融资,2014年7月获得2亿元B轮融资。

  趣医院

  概况:趣医网成立于2014年5月,目前产品有趣医院和趣医网络医院。2014年下半年,趣医网推出“全免费战略”,出资4亿元分别用于帮助医院建设掌上医院、为患者提供“免费挂号”。此外还帮助近50家医院候诊区提供WiFi覆盖服务。

  数据:截至2015年8月,趣医院覆盖了21个省和直辖市,入驻超过1000家公立医院。

  转型:2015年5月,趣医网发布“医院+”新战略,旗下的“趣医网络医院”项目随即发布。在“医院+”战略中,趣医院接入了保险机构、医药电商、上下游供应商和医院周边生活服务等公司,将他们和医院资源相结合,构建互联网医疗生态圈。

  融资:2014年9月,趣医网获得A轮850万美元融资,2015年9月,又获得4000万美元B轮融资。

  除以上盘点的几家移动医疗公司之外,还有三类公司在布局预约挂号这一市场。第一类是软件服务提供商,如金蝶集团和恒生电子集团。他们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渠道资源广泛给医院做基础搭建工作,获得医院资源。第二类是大平台,如BAT。以腾讯为例,一方面投资挂号网(现微医集团),另一方面又通过微导诊接入直接接入医院平台。第三类是大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这些三甲医院逐渐开始开发自有App,以扩大自身影响力。

  总结来看,2015年以来的预约挂号市场有四大趋势:一是,企业开始将注意力从“用户端”转移到“医院端”。很多公司开始尝试通过医院获取医生资源,再吸引用户的思路,使得企业从以用户为先还是以医生为先的怪圈中走了出来。二是,企业纷纷转型做大平台、大生态。原有的挂号业务虽然带来了流量,但是要想变现还很困难,所以我们看到不少企业开始打着构建医疗生态的口号,试图将流量导到其他方面变现。三是,挂号市场已经是红海竞争。预约挂号领域中的马太效应初现,企业纷纷寻求和医院的“独家”、“深度”合作,以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四是,以上多家企业的背后都有百度的影子。在百度的Q1财报披露的信息中,百度医生和就医160、健康之路是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9月百度又出手领投趣医院,这使得百度牢牢抓住了预约挂号的流量入口,未来百度在医疗领域的作为值得期待。

相关热词搜索:趋势 医疗

上一篇:远程医疗公司Teladoc股价重挫的启示
下一篇:给移动医疗泼泼冷水 心晓引领移动健康上线京东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