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渡创投:移动医疗应坚守价值创业 不能指望浪潮把你带彼岸
2015-07-06 15:10:25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移动医疗是一个全新的跨界创业领域,不同基因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坐在一起很多时候说话都隔了好大一条街,大家对未来的预判也深浅不一。总之就是勾兑起来特别费劲。于是呢,奇点糕就给大家带了一档投资谈话栏目——奇乐融融,不定期地邀请一些专注于医疗投资的基金和投资人,来跟大家聊聊他们投资医疗的心得和感悟。也希望大家投融资之路其乐融融!本期带给大家的是一家专注移动医疗的投资基金——同渡创投,看看他们有哪些投资经。
奇点:你们的投资方向是什么?目前最看好哪些类型的项目?同渡觉得目前医疗的痛点有哪些?哪些是互联网可以改造的?
吴蓉晖:我们投的方向主要是新兴信息技术加上一些传统行业。我们具体的方向有三个;一个是医疗健康,就是T+(新兴信息技术)加医疗健康;一个是生活服务,T+生活服务;一个是垂直行业服务;这三类中都有2B、2C两种模式。
同渡第一支基金中,T+医疗健康会是主要的方向,占到超过一半的比例。为什么会这样来定呢?因为,第一,我们的团队在智慧医疗领域投资了近十年的时间,投资了好几家这个领域内成功的创业企业,包括杭州创业软件、银江股份和东软望海等等。
我们对医疗的信息化特别了解,我们的判断是医疗行业的供需矛盾,是特别大的一个问题,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尖锐。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缓解这个巨大的矛盾。医疗健康涉及到中国每一个人,涉及到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需求不断被释放,每年以20%的比例在增长的时候,供给方——就是我们的医生、我们的医疗资源还非常有限,增长也非常缓慢。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高这些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效率。
除了看病难,看病贵之外,在传统的医疗生态里,还有很多医疗健康服务实际上是未被满足的,所以我们的判断是:整个大医疗健康服务领域还有很多空白点,需要好的服务和产品来填充,当然我们认为是要结合新的技术才有优势。另外,利用技术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提升和改良,也是一个方向。
奇点:目前为止同渡一共投了多少移动医疗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特色分别是啥?给大家聊聊。
吴蓉晖:目前为止在T+医疗健康这个细分领域里面,我们已经投资了数个项目,包括“阳光妇儿”,“微糖”“好人生”和“药给力”。
“阳光妇儿”针对的是孕产妇和年轻幼儿的妈妈。这个人群是足够大的,五千万到一亿这样一个规模。阳光妇儿解决的是给这个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非常专业的健康和营养的咨询,他们的网络当中有五六千个妇科和儿科的医生和近两千名营养师,随时在线。
另一个投资项目是“微糖”,是糖尿病病人的慢病管理。在中国,糖尿病患者有上亿的规模,是一个巨大的人群。但是真正进行糖尿病管理的人和比例都是微乎其微的。微糖打造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糖尿病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糖尿病人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改善生活质量。这是过去我们的医疗体系没有能够很好覆盖的一部分服务需求。
“好人生”是对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一家公司。他们以科学的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就诊服务,包括健康咨询,甚至一些健康干预方案等等。他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专业的保险机构客户群和企业员工群体,走的是2B2C的渠道。
“药给力”关注的是我们购药过程中的一些痛点,下单后一个小时内送药上门,这个跟快节奏上班族的需求是非常匹配的。因为通常有需求的时候你希望尽快能够买到药,而且你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另外药给力也有很好的这个药学服务帮你决定买什么药比较好,买哪几种药不会造成冲突。
另外我们有几个正在进行中的投资,包括一个基因大数据的项目和医疗大数据的项目,我们认为这方面未来的潜力也很大。
奇点:大家觉得你们的投资风格挺稳准狠的,这是如何做到的?
吴蓉晖:谢谢反馈,同渡的风格是“快准稳”,谈不上“狠”哈哈。有这个评价主要原因是我们团队的战斗力很强,所以才使得我们这半年下来投到这么多的好项目。
然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本身在T+医疗健康领域里面的积累是很深厚,不单单是医疗方面的积累或是TMT的积累,而是这两者结合的领域——跨界领域的经验。移动医疗就是一个非常跨界的领域,有任何单方面的经验,项目判断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
奇点:你们如何给一个早期项目估值?有哪些重要的参考因素?
吴蓉晖:其实主要是两个重要方向的判断:一个是项目的市场前景有多大,你的用户群究竟是哪一个细分领域的用户,这个细分人群市场前景有多大;另外一方面就是团队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实现能力,这既包含团队本身的能力也包含在实现之前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考虑,需要投资人去仔细评估。
奇点:说实在的,在投资过程中什么会让你们觉得比较纠结?
吴蓉晖: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早过了对估值纠结的阶段,可能一开始有一点。我们见了这么多的项目,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团队开始创业,我觉得可选的还是很多的。创业尤其早期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当估值太高的时候,对于投资人来说,风险和收益就不匹配了。所以估值太高我们肯定就不做了,为此我们也确实放弃过好几个项目。有的项目中创业者跟我们说,他们拿到更高估值TS,只要我们的估值能匹配就跟我们做,但我们还是觉得估值高就放弃了。
有的基金朋友曾经抱怨说,前面看的几个项目都觉得估值太高犹豫的时候被别人抢走了,所以后来遇到项目也只好以高价先下手为强。但对于我们来说,估值的标准还是会把握严一些。
另外一个许多人纠结的问题是,整个移动医疗现在的收入模式都还没有验证,究竟最终靠谁来付费,商业模式是什么,都是不确定的。我觉得我们也不会为这个纠结。现在行业处于早期,春雨作为移动医疗创业的先驱也不过三年多的时间,所以任何行业要发展起来注定是要有先行先试的。都清楚了,也没有创业的机会了。我们相信一点就是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就会有人买单,有人付费。所以我们坚持寻找能够提供有价值服务和产品的团队。
如果说真有什么纠结的,那就是跨界优势很明显的团队其实很难找。我们会遇到一些在单方面特别强的团队,比如在医药行业或者保险行业积累十几年的团队,觉得他们经验特别丰富,然后他们想做移动医疗模式;有时也会遇到团队互联网背景很强,原来BAT高管出来要做移动医疗,这时候我们会纠结,在移动医疗这个领域,单方面特别强的团队究竟有没有机会做起来?
奇点:怎么看投后管理这事儿,你们一般是咋做的?
吴蓉晖:一般来说我们有一个原则:创业者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去干扰,有的公司投资了两个月我们都没有联系过,因为我们知道创业者在朝着他们既定的方向前进。我们就让CEO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运营上,轻易的不去打扰。当公司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经常联系,倾力帮助。
另外我们建立了一些机制,比如定期举办行业沙龙,我们也有一个叫“同渡号”的群,帮助大家进行信息共享、互动,探讨合作。
奇点:互联网医疗创业正在风口,项目挺多,大家都想拿钱,要拿钱就得讲很多故事,有时候甚至会让创业项目本身走形,真的变成to VC了,这事儿你怎么看?
吴蓉晖:对于有一些项目现在是to VC的这种方式,我个人觉得短期是OK的,因为你要借助VC的资金跑起来打下基础,建立一些长期的竞争壁垒,然后能够往前跑。但是如果比较长期的都是to VC就是C轮D轮做下去,不能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不能打平,不能有现金流进来的话,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接下来融资都要看运气好不好,说不定哪一天再没有傻钱能拿就断粮了。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会评估这些项目拿钱是做什么。我们更认同融资花在建立一些长期的壁垒,打造自己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砸钱在获客上。获取了用户以后又留不住,会是一个纯粹烧钱的模式,不能产生价值,也不能带来付费用户。像这种模式我们肯定是不会投的。
奇点:如果让你给移动医疗创业者一个建议的话,你会怎么说?
吴蓉晖:实际上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医疗健康这个领域里创业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因为确实赶上了一个大潮。这个大潮既是大家需求和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也是整个医疗体系发生巨变的结果,包括医疗服务更加市场化,医生多点执业,付费方更加多元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但是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讲,潮毕竟是潮,我们还是要看清楚潮落了以后我们还能不能继续游下去,你很难指望说一个浪潮会把你一下子送到彼岸。所以还是要专注于产品、对用户的价值,不要为融资而做企业,为做数字而做企业,因为这样对企业的长期的价值可能是有伤害的。

吴蓉晖现任同渡创投的创始管理合伙人。曾任英特尔投资中国区的投资总监,负责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吴蓉晖毕业于清华大学,取得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和企业管理的双学位。之后,相继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和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EMBA学位。
上一篇:杏仁医生APP线上进修模式引发移动医疗热潮
下一篇:移动医疗期盼政策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