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人大玩移动医疗开源模式:会有人买账吗
2015-06-07 23:50:5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欲在极为散乱的HIS厂商系统市场玩整合,把“地头蛇”变成合作伙伴(经销商),芯联达的移动医疗开源模式,人民群众怎么看呢?
随着移动医疗同质化竞争的演化,不管是切入点,还是模式的选择与创新,都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如眼下诸多的HIS厂商就正布局移动医疗,其中既有转型面向消费者的,也有继续定位于满足医院内场景的移动需求。基于HIS厂商与医院复杂而亲密的关系,其某些作法值得关注。
早在2010甚至更早,就已有HIS厂商推出院内移动医疗工作系统,不过某些所谓的移动是把笔记本电脑装在手推车上……而真正将HIS系统端信息整合输出到iPad或各种安卓平板等智能移动设备上,芯联达称其是第一家——于2010年推出了移动医生和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
今年4月,芯联达开始推广开源模式。我们此前看到的各种开源,大多来自比较开放的软件或硬件领域。那么,在医疗这个封闭领域,芯联达为何要推开源?
开源模式是怎么来的?
据芯联达介绍,基于其移动工作站系统,医生在查房时只需携带平板电脑,即可在患者床边查看既往病历、检验结果、高清阅片、语音录医嘱等;同时,在将审药、配药、治疗等环节移动化之后,既确保了用药安全,也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芯联达移动医疗系统已经进入400多家三甲医院,其中90%以上为公立医院,有6万医生在使用。据公司透露,民营医院的规模和对于医疗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整体市场的潜力,令芯联达已经不满于一家一家谈医院的零售模式了。而且,芯联达表示,医院总体的需求中有80%是共性的,可以对这部分实现模块化,而剩下的20%的个性化问题,可以交由HIS厂商来解决。
而所谓的开源模式,就是将自己的医疗工作站系统有偿向中小HIS厂商开放,后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个性化需求,也即“和HIS厂商联合做差异化的产品。”
芯联达副总裁陈航表示,希望以此帮助更多不具备完整系统的开发能力、但有一定医院资源、并且具备项目实施能力的区域型中小HIS厂商,为医院客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本地化的移动医疗信息化服务。对于芯联达而言,则是完成了由零售向渠道合作模式的转型,快速扩张服务半径。
最关心的问题:利益如何分配
据陈航透露,自从4月公布开源模式消息后,已经接触了上百家的HIS厂商,签约合作伙伴已接近50家。目前,已有三家伙伴在进行项目落地阶段的合作。
至于核心问题的利益分配,芯联达市场总监徐龙建对新康界表示,开源系统的费用很优惠,大约为传统直销价位的五分之一。相对于HIS厂商独自开发所需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研发支出,极为划算。
而在此后,芯联达的直销(医院客户)和开源经销(面向中小HIS厂商)两项业务将保持并行。虽然开源系统价格不高,但陈航透露更多的盈利来源是后期的技术升级等服务支持。
有人买账不?
这首先得从产品的竞争力说起。移动医疗工作站的技术难度大不大?或者说,芯联达有何核心竞争力?
芯联达董事长杨宏桥曾对外表示,移动医护工作站系统的核心体现在医疗信息集成。公司对此研发了一个硬件产品,只需要通过一个专门的集成网关,可以对医院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无侵入式数据集成,并且能够支持90%以上的主流HIS厂商。
有业内人士对新康界表示,集成是个突破口,但也有难度,特别是第三方的技术配合,或者说90%的兼容率是有待检验的。
与此同时,也资深的HIS厂商对新康界表示,所谓的移动医疗技术门槛并不高,在服务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过程中,如何发掘、整合需求,并找到聪明的解决办法,这才是关键。换句话说,芯联达开放源代码之后,别人很容易就能学会,但对于解决医院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粘性所带来的帮助,充满不确定性。
该人士还进一步表示,谁来掏移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这个钱仍是关键问题。他说,仍有非常多的医院对移动医疗非常保守甚至有抵触心理,属于“收费免谈,免费的我还要考虑一下“的情况并不少见,与盖房子和买设备这种能即时产生收益的项目热情对比可谓天壤之别。
此外,移动医疗管理系统的引进,即医院管理者欢迎,但在初期也很可能受到医护人员的挑剔或阻力。陈航也表示同感,还举个例子:对于护士来说,一个三查七对的标准流程可能需要20秒,移动工作站系统能将其降至5秒,但护士还是不欢迎。为什么?因为部分医护人员可能根本就没有按规矩来,平时可能2秒3秒就搞定了。
不过,正如春雨推出线下诊所所遭遇的质疑一样,创新向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但不管如何,创新与尝试总是需要鼓励的。
比如,至少从医疗信息化标准的统一趋势来看,芯联达的做法也有其价值所在。目前,国家已经在筹备有关医疗信息统一标准政策的出台问题。另外,此前和睦家北京医院院长盘仲莹表示,期待国家能公开部分医疗信息,便于同行的透明竞争以及患者的选择指引。但是,国家多年来迟迟未予以回应,是否也有医疗信息标准不统一的技术原因也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