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互联网医院“很美”,但“很难”!
2017-01-04 15:51:19   来源:   评论:0 点击:

26日,亿欧网举办了全国首届互联网医院论坛暨2016亿欧医疗+互联网医院垂直沙龙,在这次论坛中,来自各界的大佬分享了对互联网医院的看法和思考,其中有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阿里健康网络医院业务拓展总监何军、
26日,亿欧网举办了“全国首届互联网医院论坛”暨“2016亿欧医疗+互联网医院垂直沙龙”,在这次论坛中,来自各界的大佬分享了对互联网医院的看法和思考,其中有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阿里健康网络医院业务拓展总监何军、康康血压的董事长曾明发、等等业界大牛,而论坛的主持人则是大名鼎鼎的于莺医疗创始人于莺老师。
2016-互联网医院爆发元年
今年,互联网医院迎来了爆发,2015年乌镇互联网医院等开拓者实现了落地以后,截止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已经达到了36家,今年一年就开工了31家!这其中大多数的互联网医院是以互联网企业联合医疗机构、地方政府为模式,其中的主要推动方是互联网企业,有19家。
互联网医疗从春雨、好医生等的轻问诊模式,到打通线下实体的医疗闭环体系,开始回归医疗的“服务”本质,开始重新审视以往互联网公司的“流量”思维,重新开始以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互联网医院模式”成了众多互联网医疗公司的选择。
好大夫如是说
在这次的“全国首届互联网医院论坛”上,好医生的CEO王航先生,分享了好大夫“互联网医院目前扮演的角色是盘活而不是重建,是改良而非颠覆”的理念。
王航总结了目前医疗体制的很多痛点,包括:患者集中于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的错配、专科全科不分、出诊复诊部分、高端普通不分等等。对此,好大夫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轻模式来“盘活”医疗资源,用“分单”(线上分诊)的模式来做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医疗资源。
并且总结了6个互联网医院需要发力解决的问题:1、分诊;2、远程会诊,远程查房;3、用基层检查,线上复诊的方式减轻上级医院的复诊压力;4、向优质商业医院分流病人;5、线上家庭医生;6、建立患者评价体系。
真的很难做到!
事先声明一下,笔者真的希望好大夫能够做好这六点,也同意互联网医院应该实现这六点。但是笔者也认为,真的很难做到。
1.分诊、分流病人、患者评价体系
这些其实还是互联网的“流量”,病人从网上来,通过一个闸门,被分流。那么流量来自哪里呢?百度吗?转化率呢?在轻问诊已经日薄西山的今天,“分诊”、“分流病人”、“大众点评医疗版”这样的业务并非是“医疗”的核心业务,需要有,但是很难成为主力业务。
2.远程会诊、查房”,“线上家庭医生
“远程会诊、查房”应该是很多互联网医院主打的业务,有B2B的医院对医院,也有B2C的家庭病房,“线上家庭医生”等等。但是笔者认为,在智能硬件、检测设备小型化、消费品化到一定水平之前,这种模式是很难有所发展的。B2B的服务,政府是不会大面积的放开给公司来做的,青海的远程会诊已经做的非常不错,政府、医院、医生都有利可图,并不需要分蛋糕给企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作者的文章《美国式的远程医疗适合我们吗?》其中有详细的数据。
家庭病房、线上家庭医生,非常依赖远程智能检查设备的成熟,在心率、血压、心电、远程听诊器、等等小型检查设备完全成熟并通过CFDA的认证以前,很难实现远程的2C医疗服务。而复诊的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篇幅讨论。
3.复诊问题
用互联网手段或者其他远程技术来进行复诊,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在电话时代就有这种想法,美国远程医疗的单词是“telemedicine”从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诞生于电气时代的医疗种类。
阻碍我们不能“远程复诊”的不是技术手段!不是互联网能实现而电话实现不了的东西。而是“检查结果互认”这个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的问题。不同的医院是互相不认可检查结果的。今年,京津冀地区符合条件的132家机构,实现了27个项目的检查结果互认。27个,这也就是一张血常规检查单的项目。
而检查结果互认的问题,不是互联网医院能够通过利益的方式、流程再造的方式能够解决的,其中的“法律风险”、“技术标准”、“检查质量控制”、“操作人员资质认证”等等问题都是难以短时间内解决的。即使笔者乐观的认为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检测机器标准化、检查结果实时上网等方式来进行“互联网化解决”,但是还有巨量的检查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的,在大型的第三方检验连锁机构出现以前,“远程复诊”问题都难以真正解决。
“互联网医院”很美,但是综合类的很难
笔者认为,“互联网医院”看起来很美,但是要落地还很远很远,很多都不是现阶段的技术、政策能够解决的,要真正落实,不论重模式还是轻模式都很难。
但是在某些细分的垂直领域却大有机会,比如在皮肤科、牙科、骨科等等以影像学为主要诊断的科室,其实是可以较早的实现互联网医院化的。所以笔者并不看好目前大部分的“互联网医院”,它们都太大了,太全了,不够垂直。
最后,笔者再重申一次,笔者非常希望“互联网医院”能够成功,希望这种医疗模式能够早日落地。但是笔者认为短期内互联网医院的落地还很困难,在法律、法规、检查标准话、智能硬件设备等等众多软硬件条件成熟以前,“互联网医院”的成功可能很难达到“股东们”的预期。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 医院

上一篇:支付宝未来医院这一年:改变了什么?
下一篇:想建互联网医院?先搞清楚这10个问题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