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创投毕磊:用移动医疗改造国内就医环境
2016-01-27 19:45:15 来源:创投梦工场 评论:0 点击:

投资人百科——毕磊
主要从业经历:2003年至2010年在《京华时报》任职记者;2011年成为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2015年6月成立春风创投
教育背景:新闻学
重要转折点:从媒体人转型创业者,从创业者转型投资人
投资动机:改善医患关系,改革就医体验
投资案例:春雨国际、智能药箱、客厅医疗、乡村医疗
投资规模:800万元-1500万元
投资阶段:天使轮、A轮
投资领域:移动医疗产业
投资机构简介:春风创投是春雨移动健康在今年5月底联合相关政府机构和多家风投成立的,据介绍是中国第一个专注投资移动医疗领域的基金。一期基金3亿元人民币,出资人有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政府引导基金等。春风创投主要投资目标是0到1的移动医疗公司。
投资方式特点:正确的方向,最好的团队,彼此信任的沟通
投资人语录:选对方向,好过价格的高低
俗话说:移动互联网时代3个月就是1年,可谓“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市场已经没有太多思考时间留给创业者,直接进入惨烈的加速淘汰赛。但还是有少数人愿意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移动健康类产品,比如春风创投合伙人、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毕磊。
毕磊因有要事处理,将原本预订的采访时间推迟一个小时。我来到前台时,发现毕磊已事先安排好前台工作人员接待我的事宜。刚刚落座七八分钟,我看到一位青年男士从门外走来。他身着休闲装、体形细长,戴着黑框眼镜,一边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边低头按动着手中手机。他就是毕磊。言谈举止中尽显文质彬彬的气质,我张嘴说话时脑海中闪的称谓是“毕老师”,而不是“毕总”。
毕磊有8年媒体从业经历, 2011年跟随老领导张锐创办春雨医生,进入移动健康创业领域。他认为医疗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长期积累的不少弊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解决,这也是毕磊从媒体进入医疗领域主要缘由。
2014年底,春雨筹划成立专门投资医疗行业的基金;2015年年中,与三星电气、海南海药共同发起成立春风创投。成立半年来,春风创投试水6个项目,主要包括跨境医疗、农村市场、客厅医疗、智能硬件(快速检测设备)、基因检测和慢性病管理。
是孵化器也是加速器
春风创投办公地点座落于北京海淀区768创意产业园。这里以前是一家大型国企工厂,如今仅剩下成片的旧厂房和宽敞的院落。入驻在此的公司大多从事现代服务行业,现代与传统相辉映,严肃与活力相迸发,这即是768创意产业园写照,也是移动医疗产业现状。
移动医疗垂直细分领域需要长足发展,这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从去年开始各大创投机构纷纷成立移动医疗行业小组,医疗行业开始受到投资人高度重视,各个创投公司在移动医疗领域的争夺也愈演愈烈。谈及成立春风创投初衷,毕磊表示医疗产业链很长,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全部做下来,春雨在长期摸索中发现很多有价值待开采领域,成立创投基金可以挖掘更多有潜力的移动医疗项目,同时与产业链分享移动医疗未来市场巨大红利。
在毕磊看来,募资方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成功的经验也许无法复制,但失败教训却可以避免。春风创投不仅要给钱给资源,还要带领新团队绕过那些曾经“踩过的坑”。春风创投脱胎于春雨医生,天生带有移动医疗产业的基因。
“春雨医生是国内最大医患平台,拥有40万医生和8000万用户。在近5年发展过程中尝试过很多方向。春雨医生做投资,最大优势就在于以自身积累的经验判断和帮助新项目业务模式和方向是否具有发展潜质;再将用户资源和医生资源输送给新项目,可以省去‘烧钱’环节在初期直接验证其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
毕磊回忆起创业历程:创业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整个过程面临着无数的不确定因素,春雨医生创业过程中,感到最让人烦躁不安和最艰难的事情是‘未知’,包括产品设计、推广等一系列环节。譬如一款移动医疗APP想要在第三方平台做推广,需要选择适合其产品特质的平台,考虑平台活跃度和其在平台上显示的位置,能不能找到适合的平台,这些都需经验摸索,充满各种未知的恐慌。
资料显示,当前国内有2.5万家医院,1800家为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分布长期不均衡。有些民营医院和二甲医院医生水平和设备并不差,但二三线城市的人民就医还是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导致三甲医院医生5分钟看一个病人,但病人需要长期的诊治和深层沟通与跟踪指导。移动医疗正在改变中国的医患关系,而多方商业力量的出现也在加速这一过程。
用移动互联网改造医患
当前春雨医生已试水布局医患领域,毕磊表示:“春雨医生已成为初级医患服务入口。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用户进来后,能不能满足他的深层次需求,因此我们在做投资的同时,也是要帮助新项目将医患关系做深,给患者提供更多、深层次的垂直服务。”
同样,线上医疗不会取代线下医疗,春风做的事情就是完善整个医疗体系改善人们的就医环境。”成立半年时间,春风创投已投6个项目,主要包括跨境医疗、农村市场、客厅医疗、智能硬件(快速检测设备)、基因检测和慢性病管理。简单来说,春风创投是在围绕医疗这一体系做全品类投资,从而构筑完整的医疗生态。
春雨医生在运营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有较高阶医疗性质需求的用户,他们病状相对较重也有能力承担更高的医疗费用。可以说,中国目前跨境医疗领域规模正在急速增长,以春风创投投资的春雨国际(跨境医疗)为例,其能为患者调用更多海外医疗资源,未来可能将国外优质的医疗资源直接落地到国内线下。无论是线上与国外医生沟通还是在国内享受国外的医疗资源,为患者节约大量就医成本。
毕磊表示:“任何国家医疗产业社会效益都远高于经济效益。处于成长初期的新医疗项目,我们没有足够把握去认定其社会效益到底有多大,但终极目标依然是改变人们就医环境。”从这个维度上来看,春风创投不仅是新医疗项目成长的加速器,也是老百姓利用移动互联网改变就医环境的加速器。
不存在风口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阶段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2014年为中国移动医疗崛起的元年,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元,各大创投、风投注资了800多家移动医疗类公司。然而2015年上半年只投了200多家,恰逢资本寒冬,移动医疗领域投资火热是否会延续?与此同时,移动医疗盈利模式不清,有悲观论调甚至认为未来有近9成的移动医疗公司被淘汰。
传统医疗行业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且门槛高,移动互联网对其的渗透与改造刚刚开始,移动医疗市场仍是“蓝海”。传统PC端的盈利模式无法移植到移动端,一是PC端的广告在移动端很难成立,因为移动端很小,有效信息的提供都非常紧张何谈广告。二是,流量几乎被BAT瓜分完毕,在移动端做引流很难实现。
毕磊强调,医疗行业周期长且涉及品类多,比如器械、药品、糖尿病管理、肝病管理等垂直细分领域中有很大空间和行业壁垒,而且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强门槛高,它本身是人们的刚需,不存在风口过不过的问题。
单靠线上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有很大困难。所以,去年开始春雨开始走向线下,成立了300余家春雨诊所。线上是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渠道。移动医疗要想真正盈利,还要不断摸索适合其的盈利模式,毕磊认为,春雨在2015年已经实现收支平衡,已是“很不容易”。
如果重新选择创业,毕磊说会做传媒人转型孵化器,因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媒体传播的主流,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传播工具的性质、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春雨医生承载患者和医生的沟通,也是一种媒介工具,春风创投则是在围绕医疗做全品类投资,构筑完整医疗生态。
采访札记
正如毕磊所言医疗是“慢活”,移动医疗产业还未迎来全面洗牌时刻。然而商业瞬息万变,在资本推动下,移动医疗格局的显现也许并不遥远。春风创投能否依靠春雨积累的资源和经验撑起一片“新天空”,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
上一篇:移动医疗,线下是唯一出路?
下一篇:风信子携手支付宝打造移动医疗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