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药股惊变一瞥移动医疗未来
2016-01-27 19:28: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序言
移动医疗的本质其实并不复杂,用一句话来的归纳,或者说用一句话来点名移动医疗的主旨的话,那就是-让就医配药更简单。移动医疗的发展离不开医疗市场本身的发展,其“移动”二字不过是在传统医疗产业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助推器的作用。笔者前面的几篇文章一直在强调,中国的移动医疗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来源于大环境,或者更直白的说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国情。那如果一定要在不确定性中一瞥那微弱存在的确定性,笔者想从中国A股及创业板中的医药股说起。
医药行业的本质及发展
从大方面来说,医药行业属于防御型行业,这类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即使经济周期处在一个衰退期,其客户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也不会相对下降很多。将其表现在公司股票上来说,就是此类股票有一定的抗跌性。
对于笔者来说,评价一只医药股好不好的标准,或者说评价一只医药股适不适合进行价值投资的关键就是这家医药企业的护城河到底深不深。护城河的深浅取决于一家医药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垄断性及持续竞争力,随着深港通及沪港通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不再单单是与国内的同类企业竞争,而是将处于全球这个大环境中给自己找到新的定位。以往的中国医药企业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能称之为医药企业,而是应该称之为医药营销企业,因为大部分的医药企业在做的都是同类或者相似的仿制药产品,只有在营销渠道上有所不同,打个比方说,同为头孢类产品,A进了医保目录而B却进不了,或者说B能依托于母公司强大的地推能力而C却只能靠药代来苦苦支撑,差别仅此而已。而近些年,我们看到,随着鼓励创新政策的落实以及国家对于大规模重复的仿制药的关紧闸口政策,越来越多的医药营销公司被迫转型或者倒闭。而类似于创新类仿制药或者原研药企业一家跟着一家如春笋般“破土而出”。
从融资市场看移动医疗的泡沫
以笔者研究的一只股票-智飞生物(300122)为例,其在2010年登陆创业板,根据其公司介绍可以看出其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开发与经营。公司2003年通过GSP认证,拥有良好的生物制品经营软、硬件设施,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自备科研、生产基地,系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一体的生物高科技集团公司。其与默沙东公司合作推广的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在中国大陆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笔者调研,其目前单独在研及合作在研项目主要有以下这些:
自主研发的项目:

合作研发的项目:

从列表中可以发现,其在研的AC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目前已经申请临床三期,距离推向市场也许仅有一步之遥。也许没有医药背景的读者很难明白这支疫苗背后的意义,简单来说,其开发的AC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目前在国内无同类产品,如果其临床三期试验顺利并成功推向市场,无疑会填补国内的空白,对国内自研疫苗产业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同时,我们可以从上表看到,重庆智飞生物在研项目队列庞大且具有一定针对性,这无疑说明中国的医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的质的变化,即从“跟着别人跑”转为“朝着自己目标跑”。
想要从医药股一瞥移动医疗的未来,我们不能不说到去年发生的“股灾”。单单说创业板,“股灾”的发生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也让我们从深层次思考了一个问题-“创业到底能不能含有水分”。在“股灾”发生前我们可以看到,创业板上的生物制药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发布了自己的“互联网+”或者是移动医疗产业计划,而得益于这些消息或者计划,其股价好像坐上了直通车,一路往上飙。而当“股灾”发生后一段时间,笔者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的医药股重新回到了他们该有的价值区间,涨也涨不到哪去,跌也跌不到哪去。这说明了大多数创业板的医药企业都具有其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本身的在研或者已推广的产品。唯一的泡沫来源于大家都热衷的“互联网+”(或者称之为移动医疗产业计划)。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抽取了在“股灾”发生前的10家发布过“互联网+”计划的医药企业,在浏览了其公司新闻以及网站后,发现有8家仅仅是提出了一个“互联网+”口号,甚至连进军移动医疗的方向都没有确立。而剩余2家对于“互联网+”的理解竟然是简简单单在官网搭建了一个移动医药商城的入口。
移动医疗市场的未来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医药的行业对于“移动医疗”这一概念有着很大的执念,就好象一群蚂蚁前面摆了一块很大的蛋糕,每只蚂蚁都想上去咬一口,但没一只蚂蚁知道该从何入口。这其实不能说是企业的过错,更多的应该归结于“移动医疗”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及风险性。仅从目前中国“移动医疗”的发展态势来看,广大实践者对于“移动医疗”的概念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选择的切入点都是从线上覆盖到线下的模式。就普通创业者而言,由于转型成本的低廉,使得其创立的移动医疗企业有着商业模式稀缺性的优点。但同时,医药产业最注重的技术稀缺性以及品牌稀缺性都是普通创业者所没有的。而这两点又恰恰是目前众多创业板医药企业所注重或者所拥有的。
医药产业的垄断性决定了在这个产业链中并不能存活许多企业,兼并合作是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普通创业者如何借助创新医药企业来作为跳板成功确立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在笔者看来是移动医疗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心。而对于越来越多的创新医药企业登录创业板及A版融资市场,如何在保证自己产品护城河的前提下找寻到安全的泡沫点也成了未来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在笔者看来,“创业允许存在水分”是一句不变的真理,同样“资本市场也应该存在泡沫”这句话也应该牢记。移动医疗产业与其说是互联网产业的一个新分支,不如说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及产业结构,在未来的五年,每个创业者都有机会成为移动医疗发展的基石。
上一篇:移动医疗:2016年发展趋势看点
下一篇:鼓励医院试水远程医疗政府办事能上网全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