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互联网+”远程医疗新征程
2016-01-27 19:28:02   来源:江西日报(南昌)   评论:0 点击:

  2015年,移动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行业,而成为了一个时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医疗行业如何顺势而为?互联网+医疗如何最大限度惠及患者?本报特别邀请了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  ● 总策划:鄢
  2015年,移动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行业,而成为了一个时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医疗行业如何顺势而为?“互联网+医疗”如何最大限度惠及患者?本报特别邀请了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

  ● 总策划:鄢玫 刘之海

  执行策划:钟金平

  主持:魏娅璐

  编辑:廖晓生 章诗琪(实习生)

  摄影:邓志刚

  摄像:胡应宁

  主办:江西日报 中国江西网

  时间:1月22日下午

  地点:江西日报三楼演播厅

  ● 嘉宾:

  雷强:南昌市卫计委副主任

  汤姆·米勒:美国灰鸟基金董事长

  吴文辉:江西中科九峰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闻金生:上高县人民医院院长“互联网+”热风劲吹,传统医疗行业也站到了风口上,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医院管理者,都在积极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着力于医疗效率的提升。

  雷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如何将信息产业和医疗结合,用“互联网+”模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已经成为政府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南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大医院都基本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升级,基本都拥有院内的HIS、LIS、PASS等业务系统,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人群累计建立起了近400万份健康档案。

  南昌市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着手智慧健康的调查、研究,目前设计规划、具体目标、实施步骤均已完成,正在红谷滩新区域实行试点。南昌智慧健康系统将充分利用最新信息产业的前沿技术,充分考虑全体市民体验,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同时以居民健康卡为介质,形成覆盖各级卫生计生机构高效统一的网络,实现业务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协同。

  按照上述目标,南昌智慧健康平台建设将实行“三步走”战略:即打造以居民身份证为唯一识别码的有“云”概念的信息服务平台,让这个平台的数据服务于广大市民、企业和医疗工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最后,把数据和系统开放化,与外部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进行对接,鼓励、引导各类资金共建智慧健康平台。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远程医疗、实行分级诊疗、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等创新性医疗服务模式蓬勃兴起。

  汤姆·米勒:远程医疗在美国兴起有十多年,以前是为了解决民众看病的方便性问题,十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从过去简单的方便性向精准医疗转变,在精准医疗方面又特别注重精确诊断。因为远程医疗可获得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加工,提高诊断的精准性。

  相比于传统的经验医学诊疗,精准医疗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可以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让治疗效果最大化。实践证明,通过远程可以获得大量一手的数据,比如影像、血液、病理等各方面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加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精准医疗将传统医疗过程中所需的生命信息采集、监测诊断、诊断治疗和咨询等过程,通过智能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网相连,所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不再被限定在医院里和纸面上,而是可以自由流动、上传、分享,使跨国家跨城市之间的医生会诊轻松实现,患者就诊不再要求必须与医生面对面。

  医学诊断要求有大量不同的状况来验证治疗方案的准确。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庞大的数据量意味着治疗方案需要越来越精确的诊断,而且“精准医疗”会通过前期大量数据积累以及精准手段确诊病症,所以治疗效果会更佳。基于此,我们将全球最先进的精确的科技放到“九峰医疗”平台上来,通过远程服务更多患者,同时这些大数据又可以提升精确诊断、精确治疗的质量。如果这一项目在江西合作成功并逐步推广的话,对中国的患者乃至全球的患者都是件好事。

  如今,互联网巨头们正忙着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着投身大数据。“互联网+”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增强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吴文辉: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同样有10余年,国内一些知名大医院很早就与基层医院进行了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最重要的难题就是数据传输,尤其是影像数据特别大,更一度成为制约远程医疗发展的瓶颈。不过,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和影像标准格式的推行,数据传输问题得到了解决,推行远程医疗没有任何障碍。

  在中国,很多人觉得远程医疗离自己很遥远。因为很少有人能够享受到远程医疗、远程会诊带来的实惠,只有得了很重的病或者说遇到疑难杂症时才会通过远程医疗邀请专家会诊。传统远程医疗需要请专家,然而中国能治好病的专家有限,患者又那么多,专家们又要上班,没有那么多时间参与远程会诊。尽管,远程医疗可以帮助专家节省大量差旅时间,提高效率,但远远满足不了患者就医看病需求。

  如何让远程医疗走向老百姓,关键就是人工智能,智慧远程医疗。在互联网时代,只有让大数据转变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再加上专家在一起,才能让远程医疗真正走进百姓。就“九峰医疗”来说,采用的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球领先技术的人工智能,在请专家之前,已经用计算机的知识来辅助筛查,真的需要专家时再邀请。借助云计算低成本和弹性扩展的优势,以及计算的力量,医疗行业加入了一味精准的药——大数据。“远程医疗2.0版本”是含有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结合更加紧密,让用药更精准,让医院变得更高效。

  远程医疗成为2015年度最火关键词之一。医院从观望者到实践者,背后是对提升看病效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生资源充分利用的渴望。

  闻金生:2015年8月,我们医院借助“九峰医疗”启动了移动远程影像会诊,截至目前已经会诊200例,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实惠,深受患者的欢迎和好评。远程影像会诊帮助广大患者实现了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名医的服务,与国内知名专家“零距离”对接,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满足了患者对高水平专家诊断的需求。

  这里有两个病例令我印象深刻,深有感触。一位59岁的患者因腹痛入院,经过医院检查和各方面的诊疗,认为患者得的是胰头癌。不过将数据传给北京的知名医院后,经过专家会诊,被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手术取出了肿块,经过病理切片发现患者的确患有慢性胰腺炎。还有一位19岁的男孩,在南京旅游时因腹痛进入医院治疗,诊断为肠梗阻,治疗后并没有明显好转。回到江西后,先后在多家大医院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患者后来在我们医院治疗,经过国内知名专家会诊,最后诊断为腹腔结核,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远程影像会诊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得到了显现,减少了患者外地求医的奔波以及各种无奈,大大减轻了患者到大医院就医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对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提高较大。远程影像会诊对推进分级诊疗、实现90%的病人留在本县治疗大有裨益。此外,通过远程影像会诊还提高了医院信誉度,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影响力。

相关热词搜索:远程医疗 征程 互联网

上一篇:移动医疗的突破口在哪 有人想到了供给侧
下一篇:2015经纬投资约13家医疗企业 看好SaaS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