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精准医学与移动医疗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手段
2016-01-15 18:07:37   来源:寻医问药网   评论:0 点击:

  中国目前的精准医学应该包括精准就医和精准医疗两个部分  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每个人的基因序列不同,根据检测基因序列的变化,采取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治疗,这是美
  中国目前的精准医学应该包括精准就医和精准医疗两个部分

  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每个人的基因序列不同,根据检测基因序列的变化,采取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治疗,这是美国精准医学的精髓。

  然而,我国目前的精准医学,除了基因测序的精准治疗,还应该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精准就医。好多老百姓看病,不知道患了这种病应该去什么医院,看哪个科,应该采用什么方案去看病,这就需要让病人及家属一些通过渠道了解疾病的一般知识和医院的临床科室特长,需要通过政府、媒体、医院做大量的宣传,来普及健康常识和引导患者。

  精准就医能给老百姓提供一个简明、准确的导引,让他们少走弯路、少花时间、少花钱而找到合适的医院和大夫就诊。精准就医的实现需要做到以下流程:精准就医指南→精准选择医院→精准选择科室→精准选择医生→挂号。

  二是精准医疗。这是医生和医院要做的事情。病人如何诊断为什么病、下一步该给病人做怎样的检查、做怎样的治疗、怎样的随访,也应该标准化。如果每个病人都有标准的诊断治疗方案,病人的治疗时间、费用及疗效就可以有所保障。流程是:精准检查→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精准护理→精准康复→精准随访,把现有的临床路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用足、用好,立刻可以实现减少患者四处求医的奔波及耗费,及时准确进行检查治疗,用最合理的费用、最少的医疗时间取得最佳疗效。

  如果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患者或者家属对这些疾病很了解,一看病人有这个症状,尽快去看神经内科相关专业,就不会走弯路。目前医院对大多数疾病都有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这是全国专家在一起反复探讨、修改、制定的就医指南,如果病人按照这些去做,就不会走弯路,病人的诊断、治疗以及后期的随访都会很规范。

  精准就医和精准医疗的精准实现,对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互信协作,提高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移动医疗势在必行,应成立医疗大数据服务中心

  移动医疗人群(上班不方便、经济问题、地域因素,外地等)包括上班族、老年人、行动不便者(慢性病、偏瘫)、外地人群。由于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及帕金森病人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容易走失,所以这类人群出门很危险,每个月去医院取药对于这些病人尤为困难。移动医疗能够让病人足不出户进行就医,对这些病人很有实用价值。但是目前医疗平台很多,有APP、微信平台,但基本上做的还是医疗咨询服务,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医疗。

  目前国家允许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诊断和治疗的尝试,医疗咨询很成熟,两个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服务也相当普遍。有的新型网络医院,通过互联网把诊点连接到乡镇、农村的社区医院、药店,患者可以和专家直接交流、视频对话,专家可以做一些分析,可开具普通的药品,直接在社区医院或者药店支付取药。

  但如果病人病情严重,就不能适应网络医疗了。建议今后成立一个区域性的医疗大数据服务中心,由政府主导把每家医院的HIS系统搬上互联网,让每个医院信息相通。在这个系统可以看到病人既往的所有信息,包括病历、化验报告、核磁、CT片、用药记录等,这样大夫能从这上面分析病情,也更容易指导病人精准就诊。

  药店经过严格准入审核,把医保卡绑定在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这样病人可以根据医生的处方选择在医院药房或附近药店缴费取药,就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享受方便快捷的移动医疗服务了。

  互联网可以助力医疗服务广泛而纵深的发展,让患者快速查询疾病知识、就医途径、寻找医生、网上咨询、网上购非处方药,医生可以在线为患者提供有限的咨询、指导、慢性病复诊、处方口服药物等。两个医院之间可以进行同步视频远程会诊,提出诊疗建议。医生之间可以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讨论、培训,也许今后还可以借助智能机器人实现远程控制实施手术。但是,无论怎样,医疗行为的完成必须在患者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检查后进行,让患者做检验、核磁共振、CT、超声、心电脑电监测、腰穿、骨穿等等,然后给予患者建议、药物、手术、护理、理疗、放疗、免疫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这些医疗过程只能在医院才能完成,互联网无法解决。

  所以,互联网对医疗的影响只是在健康科普、疾病咨询、慢性疾病复诊指导、处方普通口服药物等,其他医疗行为须由患者在医院实现,更不可能颠覆医疗!热衷于移动医疗行业的人们,必须冷静再冷静,把握准方向,别走偏了路,无功而返。

  移动医疗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患者足不出户得到可靠的医疗服务,包括咨询、复诊、会诊、处方普通药品,减少往返奔波费用,减轻家属负担,尤其是老年人及行动不便患者。途径是患者在家里通过各级医院的线上App诊疗平台(由HIS系统支持),直接挂号与相关专业医生进行文字、语音、视频的咨询、复诊(线下确诊),给予建议、下处方,支付方式可以是线上绑定医保卡支付或到院支付,然后到医院药房或者附近药店领取药品。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如智能手表(可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监测数据可作为参考。

  移动医疗的终极目标是政府牵头建立国家医疗信息大数据库,全国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平台共享这个数据库,信息互联互通,患者在医院平台、社会各类医疗app平台,均可实时查阅患者在各个医院诊疗的全部信息,便于医生诊断。处方可提交到医院药房及所有签约药店的大平台,由患者自由选择。如此,移动医疗基本可以实现咨询、鉴诊、会诊、复诊、处方普通药物的功能,急症、复杂疾病还需到医院完成医疗过程。

  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之间信息互通,与京外医院互通,门诊时间实时挂号在移动平台就诊,如同在医院一样。针对新病人咨询、会诊、转诊以及老病人复诊、处方开药、交费、取药等在互联网平台上轻松实现。让病人精准选择医院、科室及医生,不走弯路,同时减少路途奔波、简要复诊取药,节省挂号资源。(特约主编/北京世纪坛医院 张国平)

相关热词搜索:医疗服务 手段 水平

上一篇:移动医疗 现在只是开始
下一篇:【论中国】美中医疗健康合作面临新机遇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