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过后,移动医疗还剩下多少?
2015-11-17 14:12:59 来源:投壶网 评论:0 点击:
横琴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今天在珠海召开,投壶网受邀出席峰会为大家播报现场大佬们的精彩观点。
本次峰会意在深度解读国家最新医疗健康产业政策的同时,深入探讨医疗健康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明晰未来行业的投资趋势及热点。
纵观2015年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创新和整合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医疗健康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在新政策的引导下,企业的利益格局伴随新技术变革,新模式探索,新市场开拓,新领域破冰等动作正不断发生。
两天前的双十一,阿里共斩获912亿的销售额,其中包含增量可观然而体量依旧微薄的医药电商贡献的部分;今年的丁香园和春雨医生,都纷纷转投到线下诊所的建设。移动医疗模式做得越来越重,冷静下来,我们急需反思:移动医疗究竟要解决哪方面的需求?
大佬观点
李俊凌博士:什么才是医疗互联网+?
绝大多数项目具有公益性,真正的好的互联网+项目,是能够培养新的消费习惯,重建分配体系,为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人群服务——如医疗产业内的医生和护士群体。侧重于保护创新,而不是仅仅为了取悦消费者。用市场手段,重建分配体系,使医护人员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
阿里健康倪剑文:移动互联网对于医疗的影响
过去的尝试让阿里健康得到了一个深刻的体会:即便是阿里,也无法轻易撼动中国的医疗体系。对于医院的影响:传统的好医院=好医生+好医疗设备,然而当更多的民营医院实力增强的时候,我们原来所认为的好医院还那么重要吗?
阿里健康正在做的云医院,用互联网手段解决医药、医疗和医保的问题。希望更多医疗公司参与到阿里医和药的闭环中来,提高主要医疗行为在医院药物购买和院外服务的效率。滴滴医生、家庭医生、远程医疗等都是阿里健康在医疗领域的尝试。打通医保的支付方式,让这个政府主导的行为走得更顺畅。
微医集团高一鸣:微医集团在分级诊疗的探索
北京协和医院一天的门诊量竟是美国同等级医院的十倍,主要因为中国人的就医习惯。首诊发生在三级医院的患者比例高达到8成以上,医疗资源与需求的配比严重不对称。这就是微医集团在分级诊疗这条路上的探索方向。
但是分级诊疗有三个难点:
1.基层医生的专业能力如何提升?
2.基层医生的信任度如何提升?
3.匹配之难。
对于这三个难点,微医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医生团队建设中实行金字塔模式,大专家——小专家——基层医生三级培养模式。
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如何提高医疗效率
1.运用提高诊疗效率和水平的“移动工具”;
2.降低对“围墙品牌”依赖的第三方服务;
3.装备能够远程收集“检测数据”的POCT等各类智能设备。
真实提高医护人员等行业主导者服务效率,有益于行业发展的移动医疗发展方向。
圆桌会议“互联网医疗为什么没有回归医疗的本质”
春雨代表
我们对移动医疗的期待过高了,创始初期,大众都在怀疑的模式,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发展成熟,我们是在做医院不愿意做的事,以帮助医院专心去发展其核心业务。
投资人代表
1.医疗背景的人来做互联网医疗,还是占大多数的,对于质量控制方面,不应过于忧虑。
2.春雨做的是好事,只是需要时间来不断完善,等到有天时间成熟了,自然回归到医疗本质。
医院代表
移动医疗项目的医味够不够重?移动医疗的本质应该是让医疗的本质发展得更好,而不是更差,移动医疗目前还很年轻,通过才几年时间的观察就对其作出评判,是不适合的。
杏树林代表
1.医疗的本质还是在于信息的流通,提高医生自身、医生与医生的讨论等。
2.中国的移动医疗产品,大部分都做得很浅,从挂号、问诊到健康管理,无论哪个方向都无法做得像国外的工具那么深入与科学,所以导致用户的使用黏性低。借此反思,我们的行业是否要靠用户体量来评判?
3.2014年的移动医疗市场遍地开花,业内各宗大额融资的消息此起彼伏,成为资本争相进入的领域,到了2015年,火热的市场渐趋冷退,激情过后,移动医疗行业还剩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