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移动医疗是否遇冷 投资界人士纷提出路
2015-11-17 14:12:52   来源:财新网   评论:0 点击:

  2015-11-09 17:23:45 来源:财新网  对移动医疗而言,资本寒冬真的来临了吗?部分投资界人士认为,如果移动医疗公司能解决支付难题,深刻理解中国医疗环境的特殊性,仍有可能获得资本青睐  【财新网】(
  2015-11-09 17:23:45 来源:财新网

  对移动医疗而言,“资本寒冬”真的来临了吗?部分投资界人士认为,如果移动医疗公司能解决支付难题,深刻理解中国医疗环境的特殊性,仍有可能获得资本青睐

  【财新网】(记者 刘佳英)随着“互联网冬天”之说迭起,一度倍受资本追捧的移动医疗也遭遇了阵阵寒风,只是这个季节究竟是“深秋”还是“隆冬”,目前尚难定论。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财新峰会“中美医疗创智对话”分论坛上,一些投资人就“移动医疗是否面临资本寒冬”这一问题给出了各自的判断。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各大股市持续动荡,不断有互联网O2O企业倒闭的消息传来,有关“资本寒冬”、“互联网的冬天”等议论,逐渐在市场中蔓延。移动医疗作为“互联网+”模式的样本之一,其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舆论场上的紧张情绪,还有盈利模式不明朗、医改步履维艰的现实难题。

  对此,中卫基金创始合伙人李文罡表示,“资本的寒冬其实不存在,在市场当中始终还是有钱的,但还是要找好的项目”,“现在真正遇到寒冬、发现融资很困难的,是初创型企业”,因为很多移动医疗的模式已经被尝试过,且被证明难以推行。

  李文罡用一系列数字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中国每年的医疗总费用大约在2.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而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医疗项目所获得的融资额度为19.8亿美元,由此可见,移动医疗还是“在继续往热的方向走”。即便在“资本寒冬”说法最盛的第三季度,挂号网仍在更名为“微医集团”后,获得了3.94亿美元的C轮融资。

  “这一代产业都在空喊冬天来了,我觉得不一定”,“虽然说穿上了秋裤,还没有到穿毛裤的时候,就像北京现在的天气差不多,没有那么悲观”。与李文罡的判断类似,中兴合创董事总经理刘明宇也认为,只要创业者能够理解中国市场和医疗规律、拥有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移动医疗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不过,“有所作为”的前提是,移动医疗能从自身发展的困境中挣脱出来。

  “讲滴滴打车,打完车消费者和司机结账就结束了,但是在春雨上问完医生后谁付钱?没有人付钱”,“资本还是比较复杂的,不是讲故事、说用户量就OK的,肯定要讲到最后怎么样挣钱。”前高瓴资本董事总经理胡海晨表示。

  李文罡也直言,由于中国商业保险迟迟发展不起来,医保体系的支付能力也有限,患者还没有形成为移动医疗工具付费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支付还是很难”。

  移动医疗的困境不止于此。胡海晨直言,中国的移动医疗,多聚焦于改变医患之间的组织形式,比如挂号网、丁香园、春雨医生等模式,都在试图改变中国患者面临的“没有全科医生、分级诊疗错配”等窘境。但也正因为现有实体医疗的环境不健全,使中国的移动医疗产业,面临着比其他“互联网+传统行业”更为复杂的形势。

  反观美国的移动医疗,其发展建立在成熟的医疗行业组织模式上,不须要去改造现有的医疗行业,只要在成熟的模式下继续细分、深化。

  关注医疗基金的美国威尔逊律师事务所律师金朝介绍称,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平价医疗法案》,旨在改变医院按医疗服务收费的模式,改采按治疗效果付费的模式,以此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金朝还指出,改采按治疗效果付费,意味着医院的功能将从治病,转为预防疾病和健康管理;若医院不及时干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不好,多出的医疗服务成本则由医院自己承担。在此情况下,商业保险公司和医院都有动力支持移动医疗发展,利用移动医疗工具优化服务流程、做好健康管理。

  在胡海晨看来,既然中国移动医疗的发展方向,是改变传统医疗的组织形态,就必须深刻理解传统医疗整个链条的运作模式,找到自己在这个链条中的价值。

  胡海晨判断,移动医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类似于新浪、网易刚刚兴起的时代,“一种粗犷的平台已经形成,但是像精准化的腾讯、百度并没有出现”。

相关热词搜索:投资界 人士 医疗

上一篇:投资人的嘘寒问暖:移动医疗进入资本冬天了么?
下一篇:两个院长说的真心话,移动医疗界听懂了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