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尝鲜分级诊疗 简化就医流程能解看病难?
2015-11-09 19:57:15 来源:通信信息报 评论:0 点击:
毋庸置疑,互联网分级诊疗制度将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但目前互联网分级诊疗主要集中在“窗口转移”,即提供便捷就医服务,还未能在具体的诊疗、处方和医保方面大展拳脚。对移动医疗而言,分级诊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造成了许多地市看病难等问题。今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并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而当下,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已推出分级诊疗。《科技日报》报道,今年挂号网推出微医集团的概念,提供预约挂号、专家咨询、诊后随访等便捷就医服务,计划组建5000组“跨区域、同病种”的医生协作组织,欲成为中国最大的对症预约分诊平台。
毋庸置疑,互联网分级诊疗制度将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但目前互联网分级诊疗主要集中在“窗口转移”,即提供便捷就医服务,还未能在具体的诊疗、处方和医保方面大展拳脚。对移动医疗而言,分级诊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移动医疗企业试水分级诊疗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资源分布不均,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发烧,大家都爱往三甲医院跑。而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界关于分级诊疗的讨论风声渐起,更有多家移动医疗企业试图借互联网之手推动分诊医疗。
那什么是互联网分级诊疗呢?《科技日报》对此解释道,如果一个患者生病,他先到就医平台或APP上问诊,平台就会根据病情分诊给适合的医院和医生,同时,医生之间可以交流病例和手术视频,专家可以做视频讲座和教学,医生之间互相讨论,更好地解决用户就医问题。而在这些环节中,互联网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它能实现医疗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方便用户更好地享受医疗资源。
事实上,从今年9月份国务院下发推进分诊医疗假设的指导意见后,不少移动医疗玩家开始尝试分级诊疗。挂号网在获得3.94亿美元投资后,更名为微医集团,随后高调宣布投资3亿美元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
据了解,微医集团通过互联网技术优化医院就医流程,提供预约挂号、专家咨询、院外候诊、诊后随访等便捷就医服务,计划组建5000组“跨区域、同病种”的医生协作组织,聚集30万医生和1.5万名医护分诊人员,成为中国最大的对症预约分诊平台。挂号网公开表示目前已经积累了8200万实名注册用户和15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
近日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的移动医疗平台“益医生”签约5000名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专家、近百家三甲医院专家和十多家一级健检机构,通过线上整合专家、医疗资源,结合线下服务,为客户提供29项医疗服务,涵盖专家预约、导诊顾问、高端体检等方面。
互联网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表示,借助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未来的互联网医疗会在推动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且势在必行。
其一,简化就医流程。比如就医流程中的排队叫号、检查报告、一站式结算、诊后随访等都可以外延到手机上。
其二,移动互联网能推行分级诊疗能改善医患关系。一个在县级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医患纠纷事件时常发生。媒体上一系列的负面报道让不少患者对医生失去了新人,总觉得医生让他多花钱。而在医生心里也害怕患者或者家属的寻滋惹事。而不少尝试分级诊疗的平台选择了做医生、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桥梁,避开医患纠纷的问题,但想要在互联网上实现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医患关系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
其三,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分级诊疗对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有不小的帮助,但是目前,分级诊疗在“医疗+保险”尚未实现的情况下,对“看病贵”束手无策。同时这也是移动医疗的难以承受之重。也就是说目前移动医疗的重心还在于资源积累,不过未来或许会把竞争重点转移到就医补贴上。
分级诊疗任重道远
从市面上的移动医疗产品来看,分级诊疗计划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即窗口转移、团队医疗和互联网医院。
所谓的窗口转移,其实就是在优化就医流程。这是一个很理性地入口,相比于在线诊疗和建设线下诊所,优化现有医疗体系的就医流程似乎有着更低的门槛。目前来看,国内在互联网挂号服务上有优势的有两家,全国性的挂号网以及华南地区的就医160.
而对于团队医疗,被提出很久却迟迟未能实现。从数据来看,在美国每千人拥有2.42名医生,在中国加上140万的乡村医生后每千人拥有医生达到3.15名。可是,中国三级医院拥有的医生比例在10%左右,在过去一年却承担了46%的门诊量。换句话说,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并不均衡,很多患者倾向于三甲医院和专家门诊,对基层医生的水平存在怀疑。团队医疗无疑是平衡医疗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不过也存在很多难题,比如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如何提升?医患如何实现精准匹配?可谓任重道远。
至于互联网医院,几乎所有移动医疗商家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互联网医疗终将从提供医疗服务过渡到直接做诊疗、处方和医保的互联网医院。从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在中国,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保险方还在博弈,未来路还很长。
互联网医院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现如今的医疗体系又存在太多的问题和阻力,几乎所有的移动医疗玩家都在积累医院和医生资源,又要根据政策做风险规避。简单来讲,政策不松口导致“电子处方”没有突破,真正意义上的在线诊治也就无从谈起。医药目录等细节未能形成标准化,移动医疗也很难承担分级诊疗的重任。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分级诊疗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公众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不高。中国的医疗制度一直是行政主导,必须从政策上推动,尽快培养基层医生,盘活基层医疗资源,互联网医疗公司推动的分级诊疗可为助力。
不管怎样,借移动互联网做分级诊疗让我们看到了医疗改革的希望,或许它不能取代现有的医疗体系,对分级诊疗的推动却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上一篇:从HealthKit到AirStrip:苹果的噱头,还是一场移动医疗革命的开始?
下一篇:"皮大夫"开始新一轮融资 专业垂直切入移动医疗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