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启动移动医疗示范工程,实时监测房颤病人
2015-08-03 00:23:57 来源:重庆晨网 评论:0 点击:
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病情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35-65岁人群成为了我国慢性病大军,心脑血管疾病、恶心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重庆大学城医院常务副院长周善壁介绍,慢病管理预防大于治疗,但是目前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预防方式,缺乏便捷性、系统性,很难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也难以起到预警、调整的作用。
“如果通过可穿戴设备和便捷的网络,则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测。”周善壁展示了目前正在使用的远程心电设备,只见它比iPhone5还小、轻,没有电线,当患者需要监测时,按侧面的采集键,双手握住设备35秒,就可以采集出实时的心电图,并能通过声波传给手机发送到自己和医生的邮箱。设备会自动对监测结果进行分级,如果在三级以上会向医生告警,医生将主动和病人联系,为其提供及时的治疗意见。
目前,该院已经有50多名病人使用远程心电监护,特别是对于房颤病人,这种实时监测非常有效。
开发APP病人手机可查看病例
“我们在2011年启动对移动医疗的研究,目前已经收集了重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50多万份电子病例档案。”周善壁介绍,通过病例格式统一规范电子化,他们将建立移动医疗健康平台,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病人在任意一所重医附属医院就诊,档案都可以互通查阅,同时患者也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通过网站或APP查看自己的病例和各种报告单,而对于其中已确诊的慢病患者,他们将通过移动医疗平台和可穿戴式医疗设备进行随访、监测,实现及时的干预、指导、治疗。
“明年上半年,这个移动医疗平台将在我院进行示范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医院。”周善壁表示,该项目今年将主要进行基础平台的开发和集成,性1-2个慢病的院内院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整合。据估算,这种医疗服务方式将降低人均医疗服务费30%,患者二次发病率40%,患者二次住院率降低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