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移动医疗独木难支 O2O免费问病步履维艰
2015-07-06 16:00: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5-06-30 10:16  来源:环球网  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开始成为热门,2015年医生们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依托于互联网要产生变化的医疗产业可以说是既有被动也有主动。各个行业资金疯狂涌入互联网医疗领域
  2015-06-30 10:16  来源:环球网

  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开始成为热门,2015年医生们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依托于互联网要产生变化的医疗产业可以说是既有被动也有主动。各个行业资金疯狂涌入互联网医疗领域,医疗产业的破新之路也不断的遭受着来自国内各个行业的冲击和洗涤,不过被投资方们看好的各种移动医疗APP并没有在2014年获得什么突破性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操之过急,前路莫名。

  IT圈的人大部分都知道,2014年10月份有关移动医疗的新闻热火朝天,几家专注移动端“轻问诊”的企业都融到了一大圈的资金,挂号网甚至捅破了一亿美金的天价,大部分发起人又都是互联网人。万众瞩目中之下,大家都以为移动医疗可能要一步登天,但是却最终淹没在了一阵阵的传统医疗界的难题之中,不能说早早的偃旗息鼓,但也挣脱不了现实的桎梏,最后竟然发展成了线下开医院,线上做APP这种“不伦不类”的适合国内模式的医疗O2O之路。

  老牌互联网医疗,IT大佬们新投资的热门APP,比如问病网这种大型的有底蕴有实力的互联网医疗先行者可以说是早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抓不住产品发展的方向和该拥有的医生资源!当然,移动医疗已是趋势,也是医疗产业变更的大势,但是国内的医疗市场很不成熟,体质也不够健全,政策对医疗行业的扩张态度不够明确,导致生活中不断的出现一些医患难题,虽然可以缓解,但是还无法解决。

  从以往十几年来中国人的就医习惯来看,根据整个医疗体制来看待医院和医生的问题,那么想要迅速在互联网领域打开医疗的棋谱实在太难,因为移动医疗面对的是整个的传统医疗领域,面对的是长期不变医疗领域的历史和状态问题。问病网也发起了移动医疗免费问病APP,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首先,国内医院医生资源分水岭明显,好的医院医生大部分都在大城市,另外,基层医生水平薄弱也是问题,十几年来一直都没有改观。

  其次,医患之间的沟通存在生活上的普遍难题。看病“三长一短”:即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医患之间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沟通,也不存在所谓的长期联系,而且医生每天接待那么多患者,在医院坐诊也很累了,我们的医患关系从来都十分简单、短暂,甚至没有沟通。

  最后,互联网医疗带来了科技的好处,领导着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也拉动了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进步。其中“病历”这种医生和患者之间最为重要的东西,都可以呈现在手机上了,可是传统医疗当中医生们可没有保存病历的习惯,也不会刻意去注意某位患者。

  目前存在的问题渐渐的从互联网医疗产品本身的问题渐渐转向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医患关系”问题,医生的地位在一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层次,多点执业、挂牌坐诊、品牌顾问等,医生被捧成了宝,但是即使这样,大部分医生也不愿意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来冒这个风险闯进移动医疗领域。

  移动医疗APP运营过程中反映出的这些问题,直到丁香园、春雨等在线下开设诊所,都充分说明了政策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束缚和医生在这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自己的医生和医院资源,当然是必须的了!  免费问病,一键通道。问病网除了开发了手机端的在线医疗APP,同时也有专业成熟的健康网站,实现在线咨询、问病、聊天肯定不在话下,同时还有“免费电话”这一个可以一键直接沟通医生的服务,就可以充分的发挥了医生的作用了。

  解决寻医难,让医患沟通“动起来”。中国好的医院资源比较集中,大中型权威医院都聚集在经济排名靠前的城市,很多人都在通过优秀的医疗APP寻找名医,而拥有了健全的手机端管理工具,才能满足医生对患者的分析照顾,互联网思维用来扩大市场占有率,烘托医生自身的品牌。

  由于移动医疗的崛起,政策对医生和医院的限制不断放松,所以投资方的目光也渐渐的向真正的服务方向转变了过来。在坐拥了众多医院和医生资源治好,那就不仅仅是靠占取市场的便宜,而是自己选择一块阵地扎根下来,并且做长期的移动医疗服务,做好产品。

相关热词搜索:医疗

上一篇:乐视与卫宁软件达成合作 涉足互联网医疗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助推下的“智慧医疗”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