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移动医疗发展空间在慢性病管理
2015-06-28 17:32: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5年06月25日 17:52 作者:祖小檬 来源:企业观察报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头号杀手。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报告,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 2 6 亿人,目前中国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
  2015年06月25日 17:52 作者:祖小檬 来源:企业观察报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头号杀手。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报告,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 2.6 亿人,目前中国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肺疾病等)每年以 8.9%的速度递增。就死因看,排名前四的均为慢性病,其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虽然情况严峻,但我国的慢性病治疗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慢性病缺乏足够的重视,患者得不到足够的医师指导,生活中患者也缺乏跟踪提醒和即时干预机制等。

  然而正是慢性病的特点,使其与移动医疗的特性极其吻合。

  移动医疗的数据分析,使其在个人健康管理占有很重要的角色。春雨掌上医生CEO张锐曾表示,在未来人们可通过各种类型可穿戴设备对身体体征数据的采集,包括现在可以实现采集的“睡眠”“运动”“体重体脂”“心率”“血压”“血糖”等数据。未来将不断完善人体基因数据,并加入环境数据及外部数据,汇总这些数据后将得到个体连续不间断的健康图谱,形成“数字化”自我。医生和机器可从数字化当中解读到一个人某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并给出反馈和干预。

  通常,慢性病已经得到医生确诊,病理特征相对比较集中,诊疗过程医嘱和处方相似性很高;日常监控对医院环境的依赖较少,设施专业性不强等。因此,在慢性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参与和数据的持续获取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去医院复查,耗时长、花费高、就诊体验不佳等原因导致患者参与度有限,医生无法持续获得患者的健康状况数据。而当前智能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为慢性病管理带来了新的转机。

  首先,患者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自检。例如糖尿病患者可在家里自测血糖,将数据及用药量、饮食控制等资料上传移动医疗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成电子病历及健康建议报告。

  同时,医生也可基于电子病历以及患者上传的监测数据变化,对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而随着医药改革,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医药分开,慢性病的长期用药是最典型的受益群体。同时,慢性病治疗也是医疗总费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政策导向加上盈利空间的巨大,慢性病具备了移动医疗深度垂直的全部要素,在可见的未来,具有相当广阔的增值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慢性病 医疗 空间

上一篇:新媒体报告蓝皮书出炉 微信“谣言” 往往周二见
下一篇:品味苹果的盛宴 移动医疗能尝到什么?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